《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軸對稱》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軸對稱》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學科
數(shù)學
年級/冊
四年級?(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課題名稱
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第1課時軸對稱
教學目標
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操作類本身較復雜,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需要非常細心去數(shù)格子,確定好對稱點,定點后還需要連線,而連線也容易出錯。所以能正確地畫出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對學生來說難度還是較大的。
難點分析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四年級的學生身心還處于幼稚階段,難以達到嚴謹?shù)淖鲌D要求。
教學方法
1.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征這些知識點,找到關鍵點的對稱點。
2、利用課件動畫展示作圖過
2、程。動態(tài)過程更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圖畫的展示可以直觀地展示畫圖過程,利于學生吸收掌握。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導入
1. 課件出示生活中美麗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特征。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軸對稱圖形。
2.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們的對稱軸在哪里嗎?
3.引導學生畫出對稱軸。
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樹形圖,學習“對稱點”這個概念。強調是對折后能夠重合的兩個點是一組對稱點。
(2)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的特征。
引導學生進行“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等活動,了解到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
3、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和對稱軸互相垂直。這些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征。
2.教學例2.
(1)課件出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猜一猜,這個應該是什么圖形,為什么會認為是五角星呢?
(根據(jù)抽對稱圖形的特征,對稱軸兩邊的圖形完全相等)。
(2) 引導學生想象出圖形的另一半。
(3) 畫一畫。引導學生思考,要畫出這個圖形的另一半要注意什么?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怎么確定線段的長度?
(4) 教學操作過程。
(5) 根據(jù)剛剛所掌握的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我們應先找到關鍵點,再確定其對稱點,最后依次連線。此種方法歸納為“一找”、“二定”、“三連”。
1、 找關鍵點,一般找線段的端點。
4、2、 確定對稱點,根據(jù)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這一特征,運用數(shù)小格的方法,確定每個端點的對稱點。
3、 連線,強調是“依次”鏈接所找到的對稱點,要分清先后順序。也可以先觀察左邊的圖形,掌握特征,再連線。
讓學生動手,使學生對軸對稱的認識從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最后總結畫法,形成技能。
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1.下列圖形中是軸對稱圖形的在括號里畫“√”。
(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知)
2.引導學生完成書本第83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大膽嘗試,把“一找”、“二定”、“三連”的方法運用起來,讓知識有效地運用起來)
5、
小結
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軸對稱,知道了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學會運用“一找”、“二定”、“三連”的方法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學科
語文
年級/冊
五年級(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課題名稱
第七單元21《長相思》
教學目標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
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要通過理解詩句,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為可感的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
這首詞中,詞人
6、的內心矛盾和沖突學生較難感受,因為這高于五年級學生的情感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
教學方法
1.通過情境誦讀和想象,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過討論及問題探究,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導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美麗的中對稱圖形,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特征。
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3.理解詩句。
(1)從哪一句詞中讀出了這種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①作者此時身處何地?
②想象:這邊是故園,那邊是榆關,中間隔著“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個詞?
(跋山涉水)故
7、園的人思念親人,榆關的人走過了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將士們走過“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遠,思念越走越長。
身在故園的人“遙望這山一程,水一程”,牽掛前方的親人。
③由晚上的“千帳燈”想到了什么?
故園人的牽掛,榆關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艱難
身向榆關的豪邁,壯觀。
(2)“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①“更”在古代分為五更,每更大約2小時,風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體會邊關環(huán)境的惡劣。
②借助注釋理解“聒碎”,體會“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實為“聒碎鄉(xiāng)心夢難成”,就是因為那份思念。
③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上闋“一程一程”、下闋“一更一更”對仗應和,“一”雖為
8、數(shù)字之首,卻有連綿不絕之意,實為“一程一程又一程”,“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園無此聲”
想象:身在征途的將士們此時會想些什么?故園的親人又會想些什么?難道故園真的無此聲嗎?故園的人看到風雪也會想念遠在塞外的親人。將士們思念故園的寧靜,山水分隔的只是距離,但卻隔不開牽掛思念的心。
⑤指導朗讀:讀出風雪的肆虐、讀出將士難以入睡、讀出對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斷思念的心,“風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鄉(xiāng)的情。難怪作者長相思。齊讀。
那就讓這風雪帶去故園的人對將士們的牽掛和思念吧。此時,身在榆關外的將士們,他們也讓這風這雪帶去自己對故園人的思念和懷念。
⑥如果將這首詞定格成一幅
9、幅畫面,當你的耳畔響起這樣的聲音,你的眼前會出現(xiàn)哪些畫面讓你印象深刻。
配樂朗讀
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4.提到“思鄉(xiāng)”,在古詩詞中,表達對家鄉(xiāng)思念的詩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鄉(xiāng)聯(lián)系起來,比如:
(指名回答)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么多古詩詞當中,有明月寓相思,有書信寓相思,還有佳節(jié)寓相思。在納蘭性德這首《長相思》當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納蘭性德,他生在關內,長在關內,在這個初春的季節(jié),他去塞外,冰雪未
10、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涼,寂寞。難怪他會思念。寒冷的帳外,帳內的點點燈光應該是最溫暖的,這一暖一寒,更讓納蘭性德和無數(shù)將士們心里想著故園。帶著這份思念,帶著這份想念,一起走進《長相思》。
在納蘭性德的筆下,他將思鄉(xiāng)之情寓于風雪之中,將這份不得不離,不得不別的牽掛寫在這首長相思中。
配樂朗讀。
小結
當一個人的身和他的內心相統(tǒng)一的時候,我們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時的納蘭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無數(shù)次,他早已厭倦了這樣的征途,所以這種離別是不得不忍的離別,這種跋山涉水是不得不進行了山一程,水一程,這種聽風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當他的身和心分開的時候,此時,納蘭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園)
全班配樂朗讀。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