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名著精讀 素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唐詩三百首》-名著精讀 素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唐詩三百首》-名著精讀 素材
《唐詩三百首》
一、作家作品
孫洙(1711—1778),字臨西,一字芩(qín)西,號蘅塘,晚號退士,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早年入京師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中舉,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出任江蘇上元(今江寧)縣學(xué)教諭。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中進士,以后歷任順天府大城縣知縣、直隸盧龍縣知縣、山東省鄒平縣知縣、江寧府學(xué)教授等職。孫洙能詩善文,有《蘅塘漫稿》《異聞錄》等著作傳世。
二、內(nèi)容提要
《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2016年版)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3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七
2、言古詩28首,五言律詩80首,七言律詩53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樂府39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該書分為8卷,入選詩歌按照體裁的不同,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入各體之后。選本中所收的詩歌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jīng)濟、邊塞行旅、宮闈婦怨、酬酢應(yīng)制、宦海升沉、隱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書中匯集了唐代詩歌中膾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又力圖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詩歌風(fēng)貌。在這些作品中,能讀到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士人情懷,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隱逸之風(fēng);有慷慨激昂的壯志,也有落寞黯然的愁腸,還有婉轉(zhuǎn)低回的心曲。
三、思想內(nèi)涵
按詩歌題
3、材分類
(一)詠史詩 1.借古諷今,抒發(fā)昔盛今衰、古今變化的感慨。如劉禹錫《烏衣巷》。2.借古人的遭遇來類比自己的遭遇,抒寫懷才不遇之嘆,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傷,或?qū)ΜF(xiàn)實不重用人才進行批評。如李商隱《賈生》。3.贊揚古人建功立業(yè)的事跡,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如杜甫《蜀相》。4.借用歷史典故諷喻當(dāng)朝腐敗的政治局面。如韓翃(hónɡ)《寒食》。
(二)邊塞詩 1.表達的情感多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或表現(xiàn)戰(zhàn)士英勇殺敵,或抒發(fā)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氣魄沉雄,慷慨悲涼。如王昌齡《從軍行》。2.揭露戰(zhàn)爭的殘酷性、非正義性,表現(xiàn)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如杜甫《兵車行》。
4、
(三)山水田園詩 1.表現(xiàn)靜謐、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詩人往往從山水中體驗人生的真諦或借山水來闡釋其人生觀、世界觀。如杜牧《山行》。2.表現(xiàn)了古代士人的隱逸情懷,主要抒發(fā)詩人恬適的生活情趣。如張旭《桃花溪》、王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四)離別詩 1.詩人被迫背井離鄉(xiāng),思鄉(xiāng)、思親情結(jié)郁積不解,便發(fā)而為詩,以此寄托鄉(xiāng)思或羈旅行役之情。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2.表達詩人的離情別緒、依依難舍之情。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坦承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4.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反映漂泊的羈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5、
按詩歌情感分類
(一)憂國傷時 1.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2.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陳陶《隴西行》。4.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dān)憂。如杜甫《登樓》。
(二)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2.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3.報國無門的悲傷。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4.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杜甫《登高》。5.揭露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6.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秦韜玉《貧女》。
(三)思鄉(xiāng)懷人 1.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親念友。
6、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靜夜思》。3.邊關(guān)思鄉(xiāng)。如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4.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四)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劉禹錫《烏衣巷》。3.借古諷今的情懷。如韓翃(hónɡ)《寒食》。4.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6.托物言志。如駱賓王《詠蟬》。7.即景抒懷。如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五)送別之情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維《渭城曲》。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7、蜀州》。3.坦承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四、藝術(shù)特色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諸體完備,名家輩出,流派眾多。在唐詩的普及和流播過程中,歷史唐詩選本難以勝數(shù),其中流傳最廣、在中國民間影響最大的是《唐詩三百首》。人們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姟短圃娙偈住酚绊懼?。
l.唐詩數(shù)量適中,均為膾炙人口的名篇。早在唐代,流傳的唐詩選本就已有不少品種,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代蘅塘退士依照以簡去繁的原則,從中選取了膾炙人口的唐詩名篇300余首,輯錄而成《唐詩三百首》,因篇幅適中、老少皆宜、
8、雅俗共賞的優(yōu)點,成為流傳最廣的唐詩普及讀本。
2.突出重點,選取重點詩人的代表詩作?!短圃娙偈住匪x詩作突出盛唐和晚唐兩個時期。盛唐時期突出了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和韋應(yīng)物,晚唐時期則突出杜牧和李商隱。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詩人當(dāng)中,編者又抓住他們所擅長的詩歌體裁,選取他們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從而使全書的作品成為最優(yōu)的選擇。
3.詩作題材多樣,力求反映唐詩的整體風(fēng)貌。無論山水田園、詠史懷古、登山臨水,還是贈別懷遠、邊塞出征、思婦宮怨,等等,只要是經(jīng)典詩歌便予以錄入,全面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的社會生活,囊括了唐代最著名的詩人和各流派優(yōu)秀的詩篇。
4.有獨特的編排體例?!短圃娙偈住钒丛婓w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并單列樂府詩于每類之后,囊括了唐代詩歌的全部體裁。這種先古體后律體、絕句的詩體安排,體現(xiàn)了唐代詩歌發(fā)展的歷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