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課“合作探究”式教學研究教育教學專業(y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信息技術課“合作探究”式教學研究教育教學專業(yè)(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目 錄 1 引引 言言.11. 1 合作探究教學背景及研究現(xiàn)狀.11. 2 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21.2.1 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21.2.2 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32 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理論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理論.42. 1 合作探究教學的發(fā)展狀況.42. 2 合作探究教學的內(nèi)涵綜述.42. 3 合作探究教學應用.53 實驗部分實驗部分.73. 1 合作探究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形式.73.1.1 問題探究分組教學法.73.1.2 任務驅動教學法.143. 2 合作探究教學中教師角色.143. 3 實驗設計與實施.163.3.1 實驗步驟.163.3.2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結
2、果預測.183. 4 實驗結果與分析.183.4.1 實驗前后問卷成績的比較.183.4.2 結論.204 教學改進建議教學改進建議.225 合作探究教學前景合作探究教學前景.236 結束語結束語.24致致 謝謝.25參考文獻參考文獻.26初中信息技術課初中信息技術課“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式教學研究式教學研究摘 要:本論文主要探討了“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其中以范亭中學的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記錄法、觀察法和測驗法收集數(shù)據(jù)。研究過程分為預備階段和實驗階段。預備階段包含授課內(nèi)容的整理、設計教案和產(chǎn)生問卷。實驗階段包含兩次問卷調(diào)查和為期 40 天的初中信息
3、技術課教學,在實驗后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明顯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明顯改善。關鍵詞:任務驅動 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operative explore” style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The author takes students in two classes in FanTing Middle Schoo
4、l as subjects,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note-taking method, observing method and testing method to collect data. The research process includes preparing stage and experimenting stage. The preparing stage includes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ing teaching plan and producing questionn
5、aire. The experimenting stage includes two times questionnaire researches and a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which lasting for 40 days. The paper counted the data after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students study interests were stimulated, their scores, cooperative a
6、bility and ability of 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were obviously enhanced.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 was also improved obviously.Keywords: Task-oriented Cooperative explore Cooperate freely 1 引引 言言1. 1 合作探究教學背景合作探究教學背景及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現(xiàn)狀為了緊跟現(xiàn)代社會的步伐,教育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樣的教學方
7、法能充分體現(xiàn)這些宗旨同時又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呢?我將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為載體研究一套教學方法,讓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 、 “探究者”和“主宰者” 。從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本身來說,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在初中階段只是一門畢業(yè)會考科目,學生得重視程度不夠;第二、這門學科又主要是以學生的操作和實踐為主;第三、這門學科的教學又受到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多方面因素都給該學科的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難題因此要搞好該學科的教學,作為教師要下的功夫就更多。那么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條件,來提高教學質量呢?我覺得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非常必要。 現(xiàn)在國內(nèi)外有眾多教育研究學者致力
8、于“合作探究”式教學理論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突破。美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普遍高于我國學生。在美國,曾在 1965 年雷尼(R. G. Rainey)就進行了合作探究教學實踐。把相同班級合作“合作探究”型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組開展探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與學習內(nèi)容有關的成績測驗中,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控制組, 在我國,江蘇省高郵中學在信息技術課中應用了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成功。上海教科院豫英實驗學校在教學中,我結合本校的實際,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我研究的課題是在兩個班采用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實驗后,把這兩個班的成績與采用這種教學法之前的成績做對比。1.
9、2 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運用“合作探究”式教學之前,我詢問了一些教師和學生,他們分別在教學和學習方面存在很多疑問,概括地說:有以下幾方面。1.2.1 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在高考壓力下學習,不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且課時緊,教學時間不夠。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難題之一。例如:在講 Excel 表格的排序與自動篩選時,這個知識本來是一節(jié)課就能講完的,由于學生在上信息課時,已處于大腦放松狀態(tài),就造成了多半節(jié)課過去了,還對排序一知半解,更不用說自動篩選了,長期這樣下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比較低。 (2)信息技術知識發(fā)展迅猛,
10、教師的知識量不能及時的滿足學生渴求知識的愿望。如何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是難題之二。例如: 在講網(wǎng)頁制作時,有許多家里有電腦的同學,就提出要在網(wǎng)頁中加入自己制作的 Flash,而這些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教師在學校時對 Flash 這方面研究頗少,這就不能滿足學生渴求知識的愿望,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充電” ,加大對本專業(yè)各種知識的掌握。 (3)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沉悶、教學效率不高,構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讓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活力是難題之三。例如:教師有時也認為這門課是副課,在授課也沒有多大的激情,在講“Word 中表格”時,
11、就沒有用各種情景引入,而直接讓學生自己做個課程表,導致了課堂教學沉悶。1.2.2 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學生直接稱初中信息技術課為計算機課,認為它可有可無。學生在課上寫別的課程作業(yè),上課睡覺,不認真聽講現(xiàn)象屢見不鮮,更有學生逃課。再加之目前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一起探討問題的時間極少,致使同學之間交流甚少?,F(xiàn)代社會對每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多方面素質及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既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前提條件,又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標志。所以學會合作、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是當今人才必備的能力,也是當今之教育主題。例如:在講 Forntpage 中的特殊 Html 效果時,學生對這個知識都比
12、較感興趣,但是在教師講了一遍之后,大部分同學沒掌握,看到別的同學做的網(wǎng)頁是活的,自己做的卻不能動,很著急,就有許多同學問教師,但時間畢竟有限。在下課時,還有很多同學的網(wǎng)頁動不起來。2 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理論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的理論2. 1 合作探究教學的發(fā)展狀況合作探究教學的發(fā)展狀況為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美國,一些教學專家提出了一些方案并展開了研究。他們從社會心理學中尋找理論依據(jù),從分組教學等教學實踐中得到啟示,初步形成了一些關于合作探究教學的策略。到 80 年代中期,合作探究教學的理論日趨成熟,其影響也逐步擴大,開始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到本世紀,合作探究教學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中學教學。它對于改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