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功能體位課件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骨科功能體位,骨科疾病患者功能體位的護理指引,骨科疾病患者功能體位的護理流程,骨科疾病關節(jié)功能位的護理指引,骨科疾病患者功能體位的護理指引,護理目標,保持骨科疾病患者的身體和肢體的功能體位,利于關節(jié)功能康復。,操作重點步驟,1,根據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手術方式、牽引情況、肢體受傷程度,以及患者肢體的末梢溫度、顏色、活動度等血液循環(huán)和配合程度等,決定采取相應的功能體位,2,向患者,/,家屬說明保持功能體位的重要性,3,骨科疾病功體位以維持牽引效果、促進骨折愈合、利于關節(jié)功能康復、保護皮膚無損傷為原則,4,評估患者各功能體位是否正確,5,評估患者保持功能體位的能力和持續(xù)時間,6,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呼吸、血壓變化,有無引流管脫落、折疊、扭曲等現(xiàn)象,7,注意觀察患者肢體溫度、顏色、感覺、活動度等,并注意受壓部位皮膚有無亞紅或破潰等異常情況,8,準確記錄評估的結果,結果標準,1,患者的功能體位正常,2,清醒患者對體位感動舒適,3,患者保暖好,沒有肢體受壓現(xiàn)象,指端血循環(huán)良 好,骨科疾病患者功能體位護理操作流程,核對,床號、姓名、診斷,評估,1,患者基本情況:,意識狀態(tài),手術方式,肢體受傷的徹程度,患肢牽引情況,患側肢體末梢溫度、顏色、感覺、活動度等血液循環(huán)情況,配合程度,2,能否自動保持相應臥位,是否需要協(xié)助,實施,1,髖關節(jié)疾病及股骨頸骨折患者:,患者肢體膝關節(jié)下墊一軟枕,防止過度屈曲和伸直,穿丁字鞋或羊角石膏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用防旋箱防患肢內旋,髖部伸展,避免兩腿在膝部交叉放置,避免臀部彎曲,90,2,脊髓損傷患者:,床頭抬高,15-20cm,,屈曲型骨折者保持頸部過伸位,伸展型骨折者保持頸部中立位,頭部及頸部墊枕墊,頭部兩側置沙袋固定,正確翻身,3,頸椎病患者,:,睡眠時頭頸軀干處于水平位,平臥時枕高約,10cm,,側臥時枕高同肩高,4,腰部疾病患者:,患者睡硬板床,翻身時注意保持脊柱平直,軸線翻身,5,膝關節(jié)疾病患者:,患側膝屈曲,15-20,,膝下墊軟枕,觀察與記錄,1,各種功能體位保持的時間,2,患者受壓皮膚的狀況,3,患側肢體肢端血運等情況,骨科疾病患者關節(jié)功能位的護理指引,目標,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關節(jié)及以手術融合關節(jié)時有一定的位置,保證固定的關節(jié)有最大的功能,措施,1,、護士應了解功能位的重要性,及人體各大關節(jié)的功能位,肩關節(jié):外展,45,,前屈,30,,外旋,15,,使用能夠吃飯梳頭正常稱“敬禮”位,B,、肘關節(jié):屈曲,90,C,、腕關節(jié):背曲,20-30,D,、髖關節(jié):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0,E,、膝關節(jié):屈曲,5-10,,或者伸直,180,F,、踝關節(jié):根據情況,可屈曲,5-10,2,、根據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手術方式、牽引情況、肢體受傷的程度以及進行肢體末端溫度、顏色、感覺、活動度等血液循環(huán)和愈合程度等,決定采取相應的功能位,3,、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保持功能體位的重要性,4,、評估各功能位是否正常,5,、記錄保持牽引效果有效、保護皮膚無損傷,感覺舒適,6,、評估保持功能位的能力和持續(xù)時間,7,、觀察患者有無呼吸、血壓變化,有無引流管脫落、折疊、扭曲等,8,、觀察患肢肢痹程度、顏色、溫度、感覺、活動度等受壓部位有無紅腫,9,、準確記錄,評估效果維持牽引效果,促進骨折愈合利于關節(jié)功能康復、保護皮膚無損傷,評價,1,、患者的功能體位正常,2,、患者對體位感動舒適,3,、患者保暖沒有肢體受壓現(xiàn)象,肢端血循環(huán)良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