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五 亞洲 6.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檢測(含解析).doc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五 亞洲 6.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檢測(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五 亞洲 6.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檢測(含解析).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6.1我們生活的大洲 考點1:位置和范圍 1.讀亞洲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半球位置看,亞洲絕大部分位于 半球。(選填“南”或“北”) (2)亞洲北部瀕臨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洋A 。 (3)與亞洲合成一塊大陸的大洲B 。 (4)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C 運河。 (5)世界上最大的半島D 。 (6)亞洲是世界上跨 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讀“亞洲部分地區(qū)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與甲大洲的分界線是 (2)圖中A海灣及其沿岸地區(qū)分布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該資源向東運輸至日本經(jīng)過的海峽C是海峽。 (3)對B地區(qū)農業(yè)生產(chǎn)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 (4)下列物產(chǎn)中,D地區(qū)產(chǎn)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是 A.咖啡、棕油 B.可可、甘蔗 C.天然橡膠、椰子 D.大豆、香蕉 (5)圖中陰影區(qū)屬于人口稀疏區(qū),主要原因是 3.讀亞洲圖完成下列各題。 (1)俄羅斯境內烏拉爾山區(qū)遭遇隕石雨襲擊,該地位于處(填代號)。 (2)從河流的流向看,亞洲地勢的特點是位于⑤江邊的省會城市是 (黑點處)。 (3)阿拉伯半島與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緯度大致相當,但一地是沙漠廣布,另一地是“魚米之鄉(xiāng)”,我國得天獨厚的氣候主要是因為: (4)治理⑥高原的關鍵是 (5)從④山脈西側至③山脈之間的廣大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 考點2:自然環(huán)境 6月至7月,某探險隊沿①到④線路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地理探險考察,讀圖完成下面三題。 1.沿途隊員們發(fā)現(xiàn)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區(qū)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途中探險隊員們曾遭遇“狂風暴雨”的天氣,這個地點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現(xiàn)象是( ) A.排列整齊的橡膠林 B.隨風搖曳的椰子樹 C.一望無際的水稻田 D碩果累累的棗椰樹 4.關于亞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東半球 ②地跨熱帶、溫帶、寒帶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季風氣候只分布在東亞 ④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 下列關于亞洲突出地理特征,你認為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大洲 B是世界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C.河流呈放射狀流入海洋,瀾滄江是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 D.是世界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大洲 6.下列關于亞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B.季風氣候顯著,包括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種季風氣候類型 C.大河都發(fā)源于中部高山地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地形以高原、高山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7. 下圖為亞洲略圖,小明讀圖判斷出來的地理信息,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東、南、北分別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B.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D亞洲是大河最多的大洲,所有的河流都自西向東流 8. 下圖為“亞洲人口分布圖”,回答下面兩題。 從圖中可以以看出,亞洲的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qū)是() A.亞洲的東部、南部 B.亞洲的北部、東部 C.亞洲的南部、西部 D.亞洲的東部,西部 9.圖中M點人口稀疏,原因是( ) A.該地區(qū)位于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 B.該地區(qū)位于氣候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qū) C該地區(qū)位于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 D該地區(qū)位于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 10.關于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 B.湖泊眾多,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C.跨經(jīng)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D.中部山地、高原受地形因素的影響,形成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11.關于亞洲河流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B. 全部向北注入北冰洋 C. 全部向東注入太平洋 D. 全部向南注入印度洋 參考答案 考點1:地理位置和范圍 1.【分析】亞洲面積約4400萬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 (1)從半球位置看,亞洲絕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2)亞洲北部瀕臨A北冰洋,該大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洋。 (3)依據(jù)位置,圖中B為歐洲,與亞洲合成亞歐大陸,該大陸是世界第一大陸。 (4)依據(jù)位置,圖中C為蘇伊士運河,該運河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5)依據(jù)位置,圖中D為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6)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大洲。 故答案為: (1)北; (2)北冰洋; (3)歐洲; (4)蘇伊士; (5)阿拉伯半島; (6)緯度。 2.答案:(1)蘇伊士運河(2)石油馬六甲 (3)旱澇 (4)C (5)高寒 解析(1)甲大洲為非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2)圖中A海灣為波斯灣,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分布著豐富的是石油資源。該資源向東運輸至日本經(jīng)過的海峽C是馬六甲海峽。 (3)B地區(qū)為印度半島,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在這種氣候影響下,經(jīng)常發(fā)生旱澇災害,對農業(yè)生產(chǎn)影響最大D (4)D地區(qū)為東南亞的中南半島,該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盛產(chǎn)天然橡膠、椰子、油棕等熱帶經(jīng)濟作物。 (5)圖中陰影區(qū)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因為地勢高,氣候寒冷,故人口稀疏。 3.答案:(1)② (2)中部高,四周低武漢 (3)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較多(或雨熱同期) (4)植樹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5)脆弱或惡劣 解析(1)圖中②為烏拉爾山脈。(2)亞洲的河流自中部流向周邊的海洋,因此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圖中⑤江邊的省會城市是湖北的武漢。(3)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形成“魚米之鄉(xiāng)”。(4)⑥高原為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治理的關鍵是植樹造林。(5)從④山脈西側至③山脈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包括蒙古和我國的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考點2:自然環(huán)境 1.D解析:②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氣溫低;③位于內陸地區(qū)距海遠,降水少;④位于北冰洋沿岸緯度高,氣候寒冷。三地人口稀疏。①位于中南半島沿海和河口三角洲,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 2.A解析:中南半島67月常受臺風侵襲 3.D解析:棗椰樹是一種在西亞和北非沙漠綠洲中常見的綠色喬木,耐高溫、耐水淹、耐干旱、耐鹽堿。 4.B解析:赤道穿過亞洲南部,亞洲絕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北極圈經(jīng)過亞洲北部,所以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李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5.B解析: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亞洲河流呈放射狀流入海洋,瀾滄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被稱為“亞洲的多瑙河”;世界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大洲是歐洲。因此選項A、C、D不正確,正確選項是B 6.B解析:亞洲東面瀕臨太平洋,北面瀕臨北冰洋,南面瀕臨印度洋;亞洲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的大洲是南極洲 7.D解析:亞洲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輻射狀向四周流入海洋 8.A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人口稠密地區(qū)位于亞洲東部、南部,該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業(yè)發(fā)展較早,人口稠密。 9.C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M點位于北極圈以北地區(qū),屬于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 10.A解析:亞洲東部和南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密切的關系,A正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在北美洲。亞洲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亞洲中部山地、高原受地形因素影響,形成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 11. A 解析: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特征是中間高、四周低,受地勢的影響,亞洲的河流大部分由中間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五 亞洲 6.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檢測含解析 通用 2019 年中 地理 一輪 復習 專題 6.1 我們 生活 大洲 檢測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weibangfood.com.cn/p-5502075.html